移動信息網絡已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在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文化傳播、國家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強調要加強基礎研究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移動信息網絡已進入到萬物智聯、天空地一體化網絡的時代,亟需拓展傳統信息理論和網絡理論,通過通信、計算、控制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滿足無人作業、遠程操控、應急救災等應用場景需求下的交互、感知、計算、存儲、控制等新的功能需求。為此亟待另辟蹊徑,在移動信息網絡基礎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突破上布局,開拓移動信息網絡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一、科學目標
為了推動我國移動信息網絡基礎研究,引領移動信息產業的發展,培養該領域創新研究隊伍,本專項面向未來移動信息網絡新特征和新需求,以新的科研范式探索相關新理論與技術,通過網絡架構、信息系統的頂層研究,帶動資源和器件的研究發展,開辟新賽道,在包括天空地融合信息網絡、面向典型應用場景的云邊端融合、移動信息網絡彈性適變、用戶無感的天空地一體化接入與適變傳輸、復雜環境下網絡資源動態感知與共享等方向取得原創性突破,攻克制約我國未來移動信息網絡發展的瓶頸,支撐網絡強國和航天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為使我國信息通信產業保持在世界先進行列、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打下堅實基礎。
二、資助研究方向
針對未來移動信息網絡,從應用需求出發,重點從架構、系統的視角研究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本專項項目擬資助以下研究方向:
(一)天空地融合信息網絡基礎理論與技術
針對天空地不同網絡融合難、通信終端日益復雜等挑戰,研究面向未來天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演進途徑,研究支持人機物混合接入的通信、感知、計算、存儲、控制深度融合的新型網絡架構;解構網絡功能和協議,自頂向下明確功能與實現的作用關系,研究智能化網絡與輕量化終端的相互作用機理與平滑升級途徑。研究網絡智能內生機理,探索新的路由尋址方式,研究感知-通信-計算-控制閉環融合模型、云網融合技術。
(二)面向典型應用場景的云邊端融合理論與技術
針對行業服務需求多變、質量要求各異的挑戰,研究不同應用場景驅動下的無線網絡新技術,研究通信、感知、計算、存儲、控制等多類型資源動態利用和協同機制,研究云邊端的協同機理與邊緣網絡虛擬化技術,研究面向信息/知識多層次交互更新方法,實現云-邊-端資源動態優化,支持廣域行業應用等場景下的高效可靠服務。
(三)移動信息網絡彈性適變基礎理論與技術
針對災害、應急事件下,業務變化與部分網絡設施失效導致的業務難以連通、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探索網絡影響變化程度與業務承載能力的邊界關系,研究魯棒性天空地網絡設計、網絡自愈理論、不同物理子網靈活組織方法,突破天空地網絡設施機動部署與快速組網、廣域網絡動態編排等關鍵技術。
(四)用戶無感的天空地一體化接入與適變傳輸理論與技術
面向地面網絡與非地面網絡(NTN)混合應用場景,針對人機物大跨度、多頻段、多協議混合接入和高效傳輸難題,研究大尺度空間等新維度對無線網絡傳輸性能的作用規律,探索用戶在傳播環境、干擾約束變化條件下利用電磁資源進行傳輸的能力邊界,發展新型信息理論,研究時空頻多維度下的無線網絡接入機理和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通過網絡-終端協同,實現廣域自主接入、無縫切換和適變傳輸。
(五)復雜環境下網絡資源動態感知、共享理論與技術
針對非靜止星座、動態業務導致的復雜干擾難題,研究復雜電磁環境下無線網絡資源感知理論與技術,提出頻譜協同利用新方法;研究不同軌道和規模星座頻軌資源分布與沖突規律,建立干擾分析模型,研究多系統共存機理與干擾協調評估方法,研制基礎軟件工具;研究高中低軌不同星座間、星地間的動態頻譜共享利用機制與頻率兼容方法,支撐國際電聯的頻軌資源申報協調與相關標準制訂。
三、資助計劃
本專項項目資助期限為30個月,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3年7月1日—2025年12月31日”。計劃資助15-30項,平均資助強度為100-400萬元/項,總資助直接經費為4000萬元。
四、申請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資格
1. 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1. 本專項項目申請時不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范圍,正式接收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委做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以及獲資助后,計入申請和承擔總數范圍。
2. 本專項項目申請人和參與者只能申請或參與申請上述5個研究方向之一的項目。
3. 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專項項目中的研究項目。
4. 其他限項申請要求按照《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限項申請規定”執行?!?/span>
(三)申請注意事項
1. 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22年12月12日-12月16日16時。
2. 本專項項目申請書采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申請須知、本項目指南和《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本專項項目旨在緊密圍繞“未來移動信息網絡新理論與技術基礎研究”,集中國內優勢研究團隊進行研究,鼓勵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等聯合申請。申請人應根據本專項項目指南公布的擬資助研究方向,自行擬定項目名稱、科學目標、研究內容、關鍵科學問題、技術路線和相應的研究經費等,不要求覆蓋某一研究方向下全部內容。
(3)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grants.nsfc.gov.cn/(沒有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撰寫申請書。
4)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專項項目”,亞類說明選擇“研究項目”,附注說明選擇“科學部綜合研究項目”,申請代碼1選擇信息科學部相關領域代碼F0X。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5)請按照“專項項目-研究項目申請書撰寫提綱”撰寫申請書時,請在申請書正文開頭注明“未來移動信息網絡新理論與技術基礎研究:XXX(填寫擬資助的5個研究方向之一)”。
申請書應突出有限目標和重點突破,明確對實現本專項項目總體科學目標和解決核心科學問題的貢獻。
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專項項目相關的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申請書正文的“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系。
3. 申請人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制說明》的具體要求,按照“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編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預算表》。
4. 本專項項目采用無紙化申請,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后,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依托單位只需在線確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須報送紙質申請書,但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認真審核,在項目申請接收截止時間前通過信息系統逐項確認提交本單位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在申請截止時間后24小時內在線提交項目申請清單。項目獲批準后,依托單位將申請書的紙質簽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一并提交。
5. 本專項項目咨詢方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聯系電話:010-62329778。
(四)其他注意事項
1. 為實現專項項目總體科學目標,獲得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應當在項目執行過程中關注與本專項其他項目之間的相互支撐關系。
2. 為加強項目之間的學術交流,本專項項目將設總體指導組和管理協調組,并將不定期地組織相關領域的學術研討會。獲資助項目負責人必須參加上述學術交流活動,并認真開展學術交流。